酶聯免疫試劑盒(ELISA)是生物醫學研究中檢測抗原或抗體的核心工具,廣泛應用于疾病診斷、食品安全檢測及科研實驗。其結果的可靠性依賴于嚴格的標準化操作流程,從樣本處理到較終OD值(光密度值)解讀,每一步都需精準控制。以下為全流程操作指南:
一、樣本處理:
樣本類型多樣(如血清、血漿、組織勻漿、細胞培養上清),處理不當會導致目標物降解或干擾檢測。關鍵步驟包括:
•血清/血漿分離:靜脈采血后靜置30分鐘(促凝管)或離心(2000-3000rpm,10-15分鐘,4℃),分離血清/血漿后立即分裝(避免反復凍融),-20℃保存(長期保存需-80℃),防止蛋白變性。
•組織/細胞樣本:勻漿后離心(12000rpm,10分鐘,4℃)取上清,用PBS(pH 7.4)稀釋至合適濃度(參考試劑盒說明書),避免顆粒雜質堵塞微孔板。
•避免干擾物:樣本中若含疊氮鈉(防腐劑)、甘油(高濃度)或脂類,需提前處理(如過濾或稀釋),防止抑制酶活性或影響顯色。
二、加樣與孵育:
1.加樣:使用排槍或單道移液器(避免交叉污染),將標準品、陽性對照、陰性對照及樣本按順序加入微孔板(通常為96孔,每孔100μL),加樣時槍頭垂直懸空(避免觸碰孔壁),保證每孔體積一致(誤差≤2%)。
2.孵育:根據試劑盒要求,室溫(20-25℃)或37℃孵育(常見1-2小時)。孵育期間需避光(防止光敏反應),并將微孔板置于濕盒中(保持濕度>80%,避免孔內液體蒸發導致濃度變化)。
三、洗滌:
洗滌是降低背景信號的關鍵步驟。用PBS-Tween 20(0.05%Tween 20的PBS緩沖液)作為洗滌液,通過洗板機(自動)或手動(每孔300μL,重復3-5次)清洗微孔板,每次洗滌后需拍干(用干凈吸水紙輕壓孔底,避免殘留液體)。過度洗滌可能導致抗體脫落,洗滌不足則會增加非特異性吸附(背景值升高)。
四、顯色與終止:信號生成的精準調控
1.加酶標二抗/底物:孵育后加入酶標記的二抗(如HRP標記,對應辣根過氧化物酶)或底物溶液(如TMB,四甲基聯苯胺),37℃避光孵育15-30分鐘(HRP-TMB體系顯色至藍色,AP-PNPP體系顯色至黃色)。
2.終止反應:加入終止液(如1M硫酸或2M鹽酸,針對TMB體系),立即終止酶促反應(溶液由藍色變黃色,30分鐘內完成讀數)。
五、OD值解讀:
使用酶標儀在450nm波長(參考波長630nm校正背景)讀取各孔OD值,通過標準曲線(試劑盒提供的標準品濃度與OD值線性回歸方程)計算樣本中目標物的濃度。關鍵注意事項:
•空白對照校正:用不含抗原/抗體的孔(僅緩沖液)調零,消除背景干擾;
•質控驗證:陽性對照OD值應在試劑盒規定范圍內(如>1.0),陰性對照OD值應低(如<0.1),否則需重新實驗;
•結果判定:樣本OD值高于臨界值(Cut-off值,通常為陰性對照均值+2-3倍標準差)判定為陽性,具體需結合試劑盒說明書。
標準化操作流程是酶聯免疫試劑盒結果可靠性的基石,從樣本處理到OD值解讀的每一步嚴謹執行,才能為科研與臨床提供準確的數據支撐。